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人民银行18日宣布,从2oo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o.5个百分点。从2oo7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1997年来中国次同时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5]
这一导语平实简洁,无一多余字眼,将信息完整地告知读者,使读者于阅读的第一时间获得最重要的信息。描述型导语则不同,它通过截取新闻事实中具有代表性的某一场景、某一画面,加以细致的描述,给读者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和表现力。
修辞
不同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不同的感受,若能在导语写作中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会让导语增色不少。修辞手法的多样性为导语的创新提供了基础。设问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无生命事物时用拟人的手法则使导语具有感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读者;运用对比则造成巨大的反差,形成“阅读势能”,有助于突出重点;排比在文学上具有增强气势的作用,在导语写作中也不例外,排比使导语具有节奏感。
1988年7月12日,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在北京开幕。《北京日报》刊的消息的导语是
由北京图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的纪录着88岁高龄的女作家冰心从1918年在《晨报》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到1988年为止的“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7月12日到31日在北京图书馆展览厅展出。
这条导语确实将要素交待给了读者,但长句却使得导语显得冗长、拗口,更谈不上形象生动。同是这个题材,《北京晚报》却写得别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昨天,热爱月季的冰心先生,接受了北京图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献给她的一簇最美丽的月季——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在北京图书馆开幕。
这条导语的作者打破了常规写作模式,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心文学创作生涯7o年展览开幕比成是“一簇最美丽的月季”,自然贴切,新颖别致,不仅使导语更加简明扼要,而且使导语文采斐然,洋溢着诗意,流露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给读者一种审美愉悦。只要因“文”制宜,巧加运用修辞,导语的语言便会大为增色,大放异彩。
以上所述细节,在导语写作中能起到以下作用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与可读性;增强感染力,引人入胜;增加趣味性,吸引受众;有利于深化主题。[6]
写作技巧
编辑播报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o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7]
一语道破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8]
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1982年1o月14日,美联社了一条讽刺美国经济的稿件,导语是这样写的“就是在罗纳德·里根总统对全国说‘美国正在走向经济复苏’之前几个小时,他的儿子普雷斯科特·里根却在这里同失业者一道领救济金。”显然,前后两句自相“矛盾”。但读者是聪明的,知道连总统的儿子都在领救济金,谁还相信美国的经济开始好转了呢?
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林夏去相亲的路上出了车祸,意外穿到一本虐恋情深的年代文中,成了书里无脑作死的炮灰女配。炮灰林夏在男女主之间疯狂搞破坏,遭到男主的报复被送去下乡,最终落得下场凄惨。看完主角之间的死去活来,林夏只想远离这对没长嘴的男女。看着林家人为原主收拾烂摊子,操碎了心。林夏果断答应了家里安排的相亲。不就是相亲嘛!说不定她还军婚甜蜜蜜军嫂在海岛养娃日常...
单纯的李秋水带着记忆回到青春洋溢的高中时代,才发现上辈子苦追的冰山女神其实是个爱慕虚荣的小绿茶,社恐天然呆的同桌其实是富婆校花,还有大家都仰望的学霸白月光小仙女其实是个反差怪上辈子卷到飞起的李秋水表示,都重生了谁还努力啊?可是不努力,怎么养得起女人。啊?养女人?都是女人养我啊?都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为什么你可以这么优秀?因为我啊,未卜先知...
是谁让卯之花烈赞叹不已?是谁让碎峰咬牙切齿?又是谁达成对所有护庭十三队的女队长,席官达成表白宣言?没错,就是我。白石获得亚索传承,真实伤害至臻,黑夜使者神龙尊者不同的皮肤具有不同能力。死神里的疾风剑豪...
作品简介免费提供作者一颗鲨鱼的经典小说我的oc有那么亿点点不正常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观看小说+++‘‘我死了,我活了,只不过睁眼后好像有那么亿点点不太对劲。,手上一个用力,桌子碎了。一脸懵逼的听着脑子里面的尖叫,以及周围人的异样目光,以及不知道谁的一嗓子我的桌子啊!!!我心虚的收回了手,掩耳盗铃的藏在身后,尴尬笑了。哈哈哈我,我赔?...
简介关于七零空间,最强兵王的神医俏媳妇云花楹双魂合体于七零年代,母亲早逝,父亲渣出天际,还被继母算计成了下乡知青。是可忍孰不可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她,开局手撕继母继妹,卷空渣爸苦心经营的脸面与积蓄,学以致用反坑双胞胎继妹,转卖工作房产给他们来了个釜底抽薪,临走时还将最无耻的祖母狠揍一顿泄怒气。清理了垃圾吸血虫,卷着包袱准备开启知青生活,偶然与韩峥相识,两人脾气性格相投,有着共同理想与抱负,彼此都被对方的人格魅力与光芒征服吸引,不畏外界因素义无反顾结成伴侣,开启相互扶持的幸福家庭生活。原以为此生会过上她最喜欢的平凡普通生活,却不成想云家真实背景不断被揭露,隐藏背后真正害死亲人的幕后黑手浮出水面,而韩家也熬过低谷从此翻身,内心充满抱负与理想的他们最终选择迎风而上,一路携手扶摇直上,开启了一段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激荡岁月。...
太阳即将毁灭,蓝星开始了死亡倒计时。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声音。顾平安成为了一个其中的一个幸运儿,开局他激活神级资源系统,无尽资源供他挑选。有了无尽资源之后,顾平安一步先,步步先,最终成为了蓝星唯一救世主。开局一亿资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