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严大婆取来块软麻布,润了些菜油在布上,继而解开串钱的绳索,一文一文的小心擦拭。
沈有容也帮忙保养铁钱,免得今后使用时生锈,一边擦拭一边笑道:“今天在茶山,白三郎告诉俺,说能帮祺哥儿进小学读书,还是不用交学费的那种。”
“不用交学费?那可好得很!”严大婆更加欢喜。
王安石创立的三舍法,把全国官方学校,设为小学、县学、州学、太学四个等级。每所学校又有五个年级,百日一考,最快五百天就能毕业。但如果考试不合格,也有可能遭降级处罚,太学生都能直接扔回州学读书。
蔡京上台之后,立即恢复三舍法,并在全国推广官方学校,最终目的跟王安石一样——废除科举!
或者说,已经废除了。
九年前,宋徽宗颁布诏书,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士子必须在官学读书,从太学毕业班里选官任用。
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在无数反对声中,只能采取升学和科举双轨制。
目前的情况是:三年一届科举,取进士七八百人。一年一届贡举,选太学生十余人,等同于进士出身。
沈有容继续说:“几年前,官学生非但不交学费,还能在学校免费吃住呢。蔡相公(蔡京)丢了官,朝廷就给改了规矩,州学以下都要给钱才能吃住。”
严大婆有些疑惑:“都说蔡相公是奸臣,他怎待学生那般好?”
“俺也不晓得,”沈有容揣测道,“可能坏人有时也做好事,就跟那些豪强修桥铺路一个样。”
严大婆说:“能一直读官学便好了,能省下许多学费。”
沈有容道:“俺问过白三郎,他说州学不能去读,州学生不许考科举,只准继续升太学。太学只在汴梁有,俺们洋州的州学,两三年才能排到个升贡名额。便进了太学读书,也只托关系方可做官,除非才学过人压都压不住。”
“那万万不能让祺哥儿读太学,俺们又没钱送礼,到汴梁去就困住了。”严大婆连忙说。
沈有容笑道:“姑母莫要担心,太学精贵得很,农家子想进都进不去。”
严大婆仔细擦拭铁钱,憧憬着孙儿快快长大,就能像儿子那样去科举。便考不上进士,只要中了举人,也能在城里寻个体面活计。
到时候,便是累死病死,她也能瞑目了。
外头,朱国祥把白祺送到门口:“祺哥儿,你自己进去,跟母亲一起耍,我有些事情需要翻书。”
把孩子打走,朱国祥拉着儿子回屋,点燃油灯问:“古代有字典没?”
“朱院长要干嘛?”朱铭反问。
“我自己重新取个表字。”朱国祥说。
朱铭说:“只有韵书,勉强相当于字典吧。”
朱国祥拖出床下的箱子,一阵翻找,还真找到了《礼部韵略》,可惜只有一卷残本。
就这玩意儿,曾经可以带进考场。
由于趁机夹带小抄者太多,宋真宗就给禁了,改让主考官准备几本韵书,方便考生随时借用查找——考生数量过多,经常借不过来,于是诗赋考试就悲剧了。
别把古人想得多牛逼,即便是宋代的名臣大儒,考诗赋翻车的也不在少数,因为韵书复杂他们容易记错。
平时写诗,是可以出韵的,连平仄都能不遵守。
而诗赋考试,比八股文还死板。
就拿赋来说,题目出自经史子,有可能那本书,你连名字都没听过。不但限制死了韵脚,还规定用韵的次序,还要起承转合、八韵贯通。
除了苏轼那种天纵奇才的文学家,但凡是进士科出身的官员,全都对科场诗赋深恶痛绝。所以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党争打出狗脑子,却联手把诗赋从科举中取消。
作品简介苏乔天煞孤星,三岁被送上山修炼。二十岁那年,她背着布包下山,敲开了传说中,帝城最不能惹的那位爷家的大门。沈二爷,我算到你活不过今年,但有破解法!沈修瑾长眉...
简介关于三国这个姜维有亿点强(本书背景历史演义)我计不成,乃天命也!天水麒麟姜维,一计害三贤,最后功败垂成。如果他能重活一世,还会选择效忠羸弱的炎汉,对抗强大的曹魏么?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先帝之志,丞相之托,维不敢忘!这一次,我绝不会输给邓艾!凛凛人犹在,谁言汉已亡?...
皇室一门九仁帝,代代是圣母。叶渊愤然举起屠刀我仁你马勒戈壁!这天下,我要了!谁劝我仁,我就让谁死!家族全是圣母,我一身反骨...
一个能够自由穿梭两界的少年。一只号称冰系最美却没有进化型的宠兽。当两者在命运齿轮的转动下相遇,从此世间多了一个强得很不科学的御兽使。林溯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研究员而已,至于宠兽的强大…那纯属意外。球球直视我,崽种!------------------无系统无女主两界穿梭非大赛御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