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 司马诸葛(第1页)

很多人以为,三国时期最为波澜壮阔,最富有史诗色彩的战争画面莫过于诸葛亮开展的数次北伐了。诸葛亮在北伐战役中完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多数人觉得,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曹魏的司马懿是北伐最大的拦路虎,或者说,蜀国伐魏主要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其实不然,诸葛亮在北伐时遇到的对手绝不止司马懿一人,至少刚开始北伐时甚至见不到司马懿的影子,因为司马懿当时并不是曹魏最重要的掌军人。

魏明帝继位之初,时任征东大将军、扬州刺史的曹休奉命讨伐屯兵于皖城(今安徽潜山)的吴将审悳。曹休攻破皖城,斩杀了审悳,吴国将领韩综、翟丹等先后率众向曹休投降。曹休因功晋封长平侯,升任大司马一职。大司马是曹魏最高军事长官,是军界第一人。由此回到前面的问题,以曹休的身份和地位,在曹丕临终前难道还不能成为顾命大臣吗?不可能的。曹休是曹操的族子,青少年时便和曹丕一起生活,是曹丕的族兄,曹休后来成长为一员骁将,从曹操时代起就屡建功勋。还有一位曹操的养子曹真,同样是从小与曹丕一起长大,作战勇猛,曹丕去世前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当然,还有两位辅政就是陈群和司马懿了,两人都是当年的太子四友。可见曹丕对顾命大臣的安排应该是两位宗亲,两位外臣加密友,这样才可以取得平衡,所以曹休怎么可能不是顾命大臣呢?曹休不作顾命大臣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曹叡继位后,晋封曹真为大将军、邵陵侯,而曹休的大司马官位还在大将军之上,所以大将军曹真已经是辅政大臣,曹休必然也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魏明帝时期曹魏的第一掌军人是曹休,曹真次之,司马懿能不能排在第三还不好说。

诸葛亮次北伐生在公元228年春,由于曹叡继位不久,魏国毫无准备,诸葛亮一开始便夺取了曹魏的陇右三郡,陇右也称陇西,即今天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地区。于是曹叡亲率人马进至长安,并派大将军曹真、右将军张郃分别领兵抵御蜀军。诸葛亮本来占据有利态势,不想张郃率军攻破了马谡把守的街亭(今甘肃天水以东),街亭失守,蜀军优势全无,甚至有被魏军截断粮道的危险。诸葛亮只得引兵退回,陇右三郡也得而复失。注意,街亭是马谡丢失的,张郃攻破的,司马懿根本没有参与第一次北伐战役。说司马懿击败马谡,抢了街亭,以及后来诸葛亮和司马懿唱了一出空城计,那都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是罗贯中一手编排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司马懿无端成了空城计的背景板。真实的历史是,司马懿刚刚于年初擒斩孟达,之后进京向魏明帝进谏攻吴的方略,当时正准备伐吴呢。

果然,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秋,魏国在西面击退蜀军后,曹叡又在东面展开三路伐吴,一路由司马懿率军从汉水南下,直指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一路由豫州刺史贾逵统军攻击东关(濡须口一带),还有一路则由曹休统率诸军直奔寻阳(今江西九江)、皖城一线。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故意向曹休诈降,将曹魏的兵马引致石亭夹石一带(今安徽潜山东北),结果魏军被东吴6逊、朱桓、全琮率领的三支人马围攻,曹休大败,幸有贾逵领兵及时救援,曹休才得以脱身。回去后,曹休因此战感到惭愧、愤懑,不久病身亡。而司马懿这一路在得知曹休战败后便停止前进,后按照曹叡的指示引军而还。也就是说,司马懿这趟出兵什么也没干,曹休、贾逵生死一线之时,司马懿还在荆州三日游呢,这当然是因为司马懿的进军路线所决定的。此次三路伐吴,司马懿的队伍在最西线,距离皖城主战场较远,因而前去救援曹休的也是贾逵所部,因为贾逵距离最近。这场战事中司马懿虽然无功,但也无过。

同年底,诸葛亮在得知曹休被东吴击败后马上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诸葛亮领兵数万出兵陈仓道,将陈仓(今陕西宝鸡)包围。陈仓此时只有千余士兵,但在魏国将领郝昭和王生(又名王双)的率领下顽强防守,诸葛亮久攻不下,大将军曹真又派兵来援,这时蜀军粮草不济,诸葛亮只得退兵,第二次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同样,二次北伐仍然不见司马懿的踪影。司马懿应该是从东吴战场刚刚撤回宛城,而诸葛亮的二次北伐又很快结束了。转过年,即公元229年春,诸葛亮进行第三次北伐,一上来就夺取了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阴平(今甘肃省文县)二郡,之后诸葛亮派兵在两郡留守,年底又在汉中修筑起汉、乐二城,以加强防守。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并未继续扩大战果,而是一直守在汉中。那么,司马懿在哪儿呢?仍未出现。也就是说,从公元228年初至公元229年底近两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实施了三次北伐,司马懿始终没有参与,这时候诸葛亮面对的对手主要是负责魏国西部战事,以曹真为主帅的曹魏雍凉兵团。太和四年(公元23o年)七月,曹魏觉得与其等着诸葛亮打上门来不如转守为攻,由于曹休病逝,曹真此时已晋升为大司马,司马懿升为大将军。曹真计划率领主力由子午谷出向汉中起进攻,子午谷位于陕西长安县以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谷道,全长3oo多公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大将魏延曾建议由自己领兵沿秦岭经子午谷向东奇袭关中后,与诸葛亮在长安城下会师。但诸葛亮认为这样进军过于凶险,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这次曹真同样打算经子午谷由东向西攻击汉中,同时司马懿自荆州起兵溯汉水而上进攻汉中,还有大将张郃率军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期望三路兵马最终于汉中会师。褒斜道又称斜谷,是古代穿越秦岭的一条山间大道,是巴蜀通向秦川的主干道。不想蜀道艰险,曹真出兵后便遇上了大雨连绵,栈道断绝,魏军用了一个月时间只走了一半的路程。司马懿则自西城(原新城郡一带)水6并进,凿山开路,溯汉水而上,一度到达朐?(今重庆市云阳县一带),并攻取了刘备在这里新设的汉丰县(晋书中记载为新丰县),之后同样遭受连日暴雨,无法行军。不久,魏明帝下诏令三路人马全部撤回。司马懿虽然没有在蜀地站住脚,但也算是摸到蜀国的边儿了,比起另外两路人马要强了许多。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北伐,包围了祁山,祁山位于今甘肃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随后,蜀军在祁山东北修筑卤城作为大本营,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木牛流马是诸葛亮明的一种木制机械装置,是理想的山地运输工具。这时魏国大司马曹真已经病重,于是魏明帝改派司马懿领军驻守长安,总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率车骑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等各部抵御蜀军的进攻。这是司马懿又一次作为主帅统军出战,也是司马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诸葛亮展开较量。此时司马懿五十二岁,诸葛亮比司马懿还要小两岁。这样的年龄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老年人了,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堪称三国时期最为人称道的两位谋略大师终于在战场相遇了。此次双方的总兵力对比结合史料各方面分析来看,蜀汉全国的总兵力约在十万上下,除去留守成都及益州东部各地的人马,诸葛亮能带出来参加北伐的兵力最多五、六万人;而曹魏一方常驻雍凉对蜀前线的兵力大概就有五万,加上司马懿从之前总督荆州、豫州时带过来的一些兵马以及曹叡之后又为西线增兵的情况来看,司马懿统辖的总兵力应该不到十万,但和蜀军相比已占据绝对优势,这也是由两国的综合国力及人口数量决定的。

司马懿出兵后先命费曜、戴陵领兵四千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其余兵马则全部向祁山进。就在司马懿出兵之前,即同年三月,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终于成为了曹魏军中第一人。而车骑将军张郃目前在军界的位置仅次于大将军司马懿,于是张郃提出应分兵驻守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一带)、郿县(今陕西宝鸡眉县一带)两处,以为大军坐镇后方。司马懿却说:“分兵后若前军能够独当一面则将军所言极是,若不能独当一面而分兵,反而成为黥布击破楚之三军那样了。”黥布即英布,是楚汉战争中的名将,因秦法受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刻字,故名黥布。刘邦建立汉朝后,黥布受封淮南王。后来韩信、彭越等人相继被杀,黥布也感到内心惶恐,最终造反。黥布攻打楚国时,楚军兵分三路,希图能相互救援,出奇制胜。有人劝告楚军主将,认为兵分三路的话,敌人只要战败我们其中一路人马,其余的肯定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但主将不听,结果黥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后,其他两路便都四散奔逃。现在司马懿的意思就是要借鉴黥布的用兵策略,不宜分兵。司马懿领军进至隃麋(今陕西千阳),诸葛亮则率领部分人马攻打上邽,并抢收上邽附近的麦子,魏军都有些恐慌。司马懿道:“诸葛亮虑多决少,一定是先扎稳营盘再抢收小麦,我们加快行军,两日就能赶到。”于是领兵赶赴上邽。诸葛亮见司马懿大军前来,在抢收了一些麦子后便引军退回了祁山大本营卤城,司马懿继续领兵追至卤城与诸葛亮形成对峙。车骑将军张郃又说道:“蜀军远出祁山迎战我军,蜀军请战却又不战,如果我军觉得不战更有利,就是想和蜀军持久耗下去了。现在我方在祁山的人马知我大军前来,必然军心稳定。我们不如就屯兵于此,然后分出一支奇兵,想办法从蜀军背后攻击。如果我们只是迫近敌人却又不敢交战,恐将失去民望。诸葛亮孤军少粮,可能不久就会离去。”司马懿却不以为然,因魏军连续奔波已很疲惫,此时应凭险据守,于是司马懿只命在祁山附近扎营筑垒,却不与蜀军交战。由此看出,司马懿此次出兵对抗蜀军的思路就是集中全部兵力与蜀军对峙,利用蜀军粮少的弱点最终逼退诸葛亮。因为魏军在人马数量上占有优势,诸葛亮假如来攻根本攻不动,司马懿只需这样和蜀军耗下去,到时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司马懿并不追求某一场战斗的胜利,相反,若冒然出击反而有被蜀军各个击破的风险。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魏军有接近十万的兵力,这样一大坨堆在祁山这里让诸葛亮是攻也攻不动,啃也啃不动,到时蜀军粮尽自然退兵。然而张郃及众将的想法显然与司马懿不同,虽然张郃已处车骑将军高位,但在军中的地位仍在司马懿之下,所以急需立下军功才有继续进步的可能,其他将领也是张郃这样的想法。作为军人,不打仗立功又怎能有升迁的机会呢?而司马懿作为主帅只要逼退蜀军,守护住了魏国国境便大功告成,自己依旧稳坐军界头把交椅,任何冒险的举措反而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可见在军中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有人讥笑司马懿说:“公畏蜀如虎,这不是让天下耻笑嘛!?”结果司马懿又病了,应该是装的,这招儿是司马懿的强项。

两军就这样从三月耗到五月,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了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人马集中于卤城。其间魏军也曾一度缺粮,因为当地的粮米被蜀军抢走了一部分,司马懿不得不想办法从关中运粮,郭淮也对当地羌人、胡人加以安抚,以便从他们手中征粮。这里毕竟在魏国的地盘上,魏军的困难还是可以就地解决的。司马懿再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的联络,并命令张郃进攻卤城以南的守将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诸葛亮分别派出魏延、高翔、吴班领兵迎战,结果魏军大败,被蜀军俘获三千多人,司马懿只好退回大营。这再次验证了司马懿只进不战的策略是正确的,即司马懿利用兵力优势将蜀军顶到国境线一带,形成对峙后,等待蜀军自退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六月,蜀军终于粮草不济,又收到蜀国后主刘禅下令撤军的旨意,诸葛亮只得引军而还。司马懿急令张郃追击蜀军,张郃觉得“归师勿遏”,也就是说当敌人退却时不应完全堵死敌人的退路,否则,要么迫敌死战,要么中敌圈套。但司马懿坚持要求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只得前往。不想在追击途中于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遭遇蜀军埋伏,蜀军从高处弓弩齐,张郃右膝中箭,后伤重而亡。一代名将张郃就此陨落,有人认为是司马懿蓄意致张郃于死地,强令其追击蜀军。这样的阴谋论显得证据不足,即使司马懿料定蜀军必有埋伏也要逼迫张郃追击,估计也只是想挫一挫张郃的锐气,而并不是要借刀杀人,毕竟死了一位车骑将军这样的大将,作为主帅的司马懿也是负有责任的。应该说,司马懿抵御蜀军第四次北伐是成功的,美中不足的便是损失了大将张郃。司马懿军中将领杜袭、薛悌都说,明年麦熟时诸葛亮必会再来,现在陇右地区少粮,应该趁冬季及时运输储备。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二出祁山后,攻击陈仓失败便退了回去。之后犯我国境便不再攻城,而是寻求与我军野战,蜀军的战略目标必在陇东而不是陇西(即陇右)。诸葛亮常常以粮少为恨,这次回去,蜀军必会囤积粮米,料蜀人三年之内不会轻举妄动。”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蜀国的后方出了问题,中都护李严督办粮草不力,并假借谕旨召诸葛亮班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魏军主帅改由司马懿出任,而司马懿做人做事一贯隐忍不,讲求后制人,这样的性格在此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司马懿这种行事风格正好对诸葛亮循规蹈矩、不愿冒险,希望稳中求胜的做法形成一种制衡。然而,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等人绝对无法企及的那种品格,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未完待续)

很多人以为,三国时期最为波澜壮阔,最富有史诗色彩的战争画面莫过于诸葛亮开展的数次北伐了。诸葛亮在北伐战役中完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多数人觉得,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时,曹魏的司马懿是北伐最大的拦路虎,或者说,蜀国伐魏主要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其实不然,诸葛亮在北伐时遇到的对手绝不止司马懿一人,至少刚开始北伐时甚至见不到司马懿的影子,因为司马懿当时并不是曹魏最重要的掌军人。

魏明帝继位之初,时任征东大将军、扬州刺史的曹休奉命讨伐屯兵于皖城(今安徽潜山)的吴将审悳。曹休攻破皖城,斩杀了审悳,吴国将领韩综、翟丹等先后率众向曹休投降。曹休因功晋封长平侯,升任大司马一职。大司马是曹魏最高军事长官,是军界第一人。由此回到前面的问题,以曹休的身份和地位,在曹丕临终前难道还不能成为顾命大臣吗?不可能的。曹休是曹操的族子,青少年时便和曹丕一起生活,是曹丕的族兄,曹休后来成长为一员骁将,从曹操时代起就屡建功勋。还有一位曹操的养子曹真,同样是从小与曹丕一起长大,作战勇猛,曹丕去世前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当然,还有两位辅政就是陈群和司马懿了,两人都是当年的太子四友。可见曹丕对顾命大臣的安排应该是两位宗亲,两位外臣加密友,这样才可以取得平衡,所以曹休怎么可能不是顾命大臣呢?曹休不作顾命大臣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曹叡继位后,晋封曹真为大将军、邵陵侯,而曹休的大司马官位还在大将军之上,所以大将军曹真已经是辅政大臣,曹休必然也是。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魏明帝时期曹魏的第一掌军人是曹休,曹真次之,司马懿能不能排在第三还不好说。

诸葛亮次北伐生在公元228年春,由于曹叡继位不久,魏国毫无准备,诸葛亮一开始便夺取了曹魏的陇右三郡,陇右也称陇西,即今天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地区。于是曹叡亲率人马进至长安,并派大将军曹真、右将军张郃分别领兵抵御蜀军。诸葛亮本来占据有利态势,不想张郃率军攻破了马谡把守的街亭(今甘肃天水以东),街亭失守,蜀军优势全无,甚至有被魏军截断粮道的危险。诸葛亮只得引兵退回,陇右三郡也得而复失。注意,街亭是马谡丢失的,张郃攻破的,司马懿根本没有参与第一次北伐战役。说司马懿击败马谡,抢了街亭,以及后来诸葛亮和司马懿唱了一出空城计,那都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是罗贯中一手编排的,不是真实的历史,司马懿无端成了空城计的背景板。真实的历史是,司马懿刚刚于年初擒斩孟达,之后进京向魏明帝进谏攻吴的方略,当时正准备伐吴呢。

果然,太和二年(公元228年)秋,魏国在西面击退蜀军后,曹叡又在东面展开三路伐吴,一路由司马懿率军从汉水南下,直指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一路由豫州刺史贾逵统军攻击东关(濡须口一带),还有一路则由曹休统率诸军直奔寻阳(今江西九江)、皖城一线。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故意向曹休诈降,将曹魏的兵马引致石亭夹石一带(今安徽潜山东北),结果魏军被东吴6逊、朱桓、全琮率领的三支人马围攻,曹休大败,幸有贾逵领兵及时救援,曹休才得以脱身。回去后,曹休因此战感到惭愧、愤懑,不久病身亡。而司马懿这一路在得知曹休战败后便停止前进,后按照曹叡的指示引军而还。也就是说,司马懿这趟出兵什么也没干,曹休、贾逵生死一线之时,司马懿还在荆州三日游呢,这当然是因为司马懿的进军路线所决定的。此次三路伐吴,司马懿的队伍在最西线,距离皖城主战场较远,因而前去救援曹休的也是贾逵所部,因为贾逵距离最近。这场战事中司马懿虽然无功,但也无过。

同年底,诸葛亮在得知曹休被东吴击败后马上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诸葛亮领兵数万出兵陈仓道,将陈仓(今陕西宝鸡)包围。陈仓此时只有千余士兵,但在魏国将领郝昭和王生(又名王双)的率领下顽强防守,诸葛亮久攻不下,大将军曹真又派兵来援,这时蜀军粮草不济,诸葛亮只得退兵,第二次北伐就这样草草收场。同样,二次北伐仍然不见司马懿的踪影。司马懿应该是从东吴战场刚刚撤回宛城,而诸葛亮的二次北伐又很快结束了。转过年,即公元229年春,诸葛亮进行第三次北伐,一上来就夺取了武都(今甘肃省陇南市)、阴平(今甘肃省文县)二郡,之后诸葛亮派兵在两郡留守,年底又在汉中修筑起汉、乐二城,以加强防守。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并未继续扩大战果,而是一直守在汉中。那么,司马懿在哪儿呢?仍未出现。也就是说,从公元228年初至公元229年底近两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实施了三次北伐,司马懿始终没有参与,这时候诸葛亮面对的对手主要是负责魏国西部战事,以曹真为主帅的曹魏雍凉兵团。太和四年(公元23o年)七月,曹魏觉得与其等着诸葛亮打上门来不如转守为攻,由于曹休病逝,曹真此时已晋升为大司马,司马懿升为大将军。曹真计划率领主力由子午谷出向汉中起进攻,子午谷位于陕西长安县以南,是关中通往汉中的一条谷道,全长3oo多公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蜀汉大将魏延曾建议由自己领兵沿秦岭经子午谷向东奇袭关中后,与诸葛亮在长安城下会师。但诸葛亮认为这样进军过于凶险,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这次曹真同样打算经子午谷由东向西攻击汉中,同时司马懿自荆州起兵溯汉水而上进攻汉中,还有大将张郃率军从褒斜道进兵直指汉中,期望三路兵马最终于汉中会师。褒斜道又称斜谷,是古代穿越秦岭的一条山间大道,是巴蜀通向秦川的主干道。不想蜀道艰险,曹真出兵后便遇上了大雨连绵,栈道断绝,魏军用了一个月时间只走了一半的路程。司马懿则自西城(原新城郡一带)水6并进,凿山开路,溯汉水而上,一度到达朐?(今重庆市云阳县一带),并攻取了刘备在这里新设的汉丰县(晋书中记载为新丰县),之后同样遭受连日暴雨,无法行军。不久,魏明帝下诏令三路人马全部撤回。司马懿虽然没有在蜀地站住脚,但也算是摸到蜀国的边儿了,比起另外两路人马要强了许多。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北伐,包围了祁山,祁山位于今甘肃礼县东部、西汉水北侧,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随后,蜀军在祁山东北修筑卤城作为大本营,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木牛流马是诸葛亮明的一种木制机械装置,是理想的山地运输工具。这时魏国大司马曹真已经病重,于是魏明帝改派司马懿领军驻守长安,总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率车骑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等各部抵御蜀军的进攻。这是司马懿又一次作为主帅统军出战,也是司马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与诸葛亮展开较量。此时司马懿五十二岁,诸葛亮比司马懿还要小两岁。这样的年龄在古代已经算得上是老年人了,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堪称三国时期最为人称道的两位谋略大师终于在战场相遇了。此次双方的总兵力对比结合史料各方面分析来看,蜀汉全国的总兵力约在十万上下,除去留守成都及益州东部各地的人马,诸葛亮能带出来参加北伐的兵力最多五、六万人;而曹魏一方常驻雍凉对蜀前线的兵力大概就有五万,加上司马懿从之前总督荆州、豫州时带过来的一些兵马以及曹叡之后又为西线增兵的情况来看,司马懿统辖的总兵力应该不到十万,但和蜀军相比已占据绝对优势,这也是由两国的综合国力及人口数量决定的。

司马懿出兵后先命费曜、戴陵领兵四千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其余兵马则全部向祁山进。就在司马懿出兵之前,即同年三月,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终于成为了曹魏军中第一人。而车骑将军张郃目前在军界的位置仅次于大将军司马懿,于是张郃提出应分兵驻守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一带)、郿县(今陕西宝鸡眉县一带)两处,以为大军坐镇后方。司马懿却说:“分兵后若前军能够独当一面则将军所言极是,若不能独当一面而分兵,反而成为黥布击破楚之三军那样了。”黥布即英布,是楚汉战争中的名将,因秦法受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刻字,故名黥布。刘邦建立汉朝后,黥布受封淮南王。后来韩信、彭越等人相继被杀,黥布也感到内心惶恐,最终造反。黥布攻打楚国时,楚军兵分三路,希图能相互救援,出奇制胜。有人劝告楚军主将,认为兵分三路的话,敌人只要战败我们其中一路人马,其余的肯定都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但主将不听,结果黥布果然打败其中一路军队后,其他两路便都四散奔逃。现在司马懿的意思就是要借鉴黥布的用兵策略,不宜分兵。司马懿领军进至隃麋(今陕西千阳),诸葛亮则率领部分人马攻打上邽,并抢收上邽附近的麦子,魏军都有些恐慌。司马懿道:“诸葛亮虑多决少,一定是先扎稳营盘再抢收小麦,我们加快行军,两日就能赶到。”于是领兵赶赴上邽。诸葛亮见司马懿大军前来,在抢收了一些麦子后便引军退回了祁山大本营卤城,司马懿继续领兵追至卤城与诸葛亮形成对峙。车骑将军张郃又说道:“蜀军远出祁山迎战我军,蜀军请战却又不战,如果我军觉得不战更有利,就是想和蜀军持久耗下去了。现在我方在祁山的人马知我大军前来,必然军心稳定。我们不如就屯兵于此,然后分出一支奇兵,想办法从蜀军背后攻击。如果我们只是迫近敌人却又不敢交战,恐将失去民望。诸葛亮孤军少粮,可能不久就会离去。”司马懿却不以为然,因魏军连续奔波已很疲惫,此时应凭险据守,于是司马懿只命在祁山附近扎营筑垒,却不与蜀军交战。由此看出,司马懿此次出兵对抗蜀军的思路就是集中全部兵力与蜀军对峙,利用蜀军粮少的弱点最终逼退诸葛亮。因为魏军在人马数量上占有优势,诸葛亮假如来攻根本攻不动,司马懿只需这样和蜀军耗下去,到时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司马懿并不追求某一场战斗的胜利,相反,若冒然出击反而有被蜀军各个击破的风险。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魏军有接近十万的兵力,这样一大坨堆在祁山这里让诸葛亮是攻也攻不动,啃也啃不动,到时蜀军粮尽自然退兵。然而张郃及众将的想法显然与司马懿不同,虽然张郃已处车骑将军高位,但在军中的地位仍在司马懿之下,所以急需立下军功才有继续进步的可能,其他将领也是张郃这样的想法。作为军人,不打仗立功又怎能有升迁的机会呢?而司马懿作为主帅只要逼退蜀军,守护住了魏国国境便大功告成,自己依旧稳坐军界头把交椅,任何冒险的举措反而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可见在军中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魏军将领数次请战,司马懿都不准,有人讥笑司马懿说:“公畏蜀如虎,这不是让天下耻笑嘛!?”结果司马懿又病了,应该是装的,这招儿是司马懿的强项。

两军就这样从三月耗到五月,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了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人马集中于卤城。其间魏军也曾一度缺粮,因为当地的粮米被蜀军抢走了一部分,司马懿不得不想办法从关中运粮,郭淮也对当地羌人、胡人加以安抚,以便从他们手中征粮。这里毕竟在魏国的地盘上,魏军的困难还是可以就地解决的。司马懿再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的联络,并命令张郃进攻卤城以南的守将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诸葛亮分别派出魏延、高翔、吴班领兵迎战,结果魏军大败,被蜀军俘获三千多人,司马懿只好退回大营。这再次验证了司马懿只进不战的策略是正确的,即司马懿利用兵力优势将蜀军顶到国境线一带,形成对峙后,等待蜀军自退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六月,蜀军终于粮草不济,又收到蜀国后主刘禅下令撤军的旨意,诸葛亮只得引军而还。司马懿急令张郃追击蜀军,张郃觉得“归师勿遏”,也就是说当敌人退却时不应完全堵死敌人的退路,否则,要么迫敌死战,要么中敌圈套。但司马懿坚持要求张郃领兵追击,张郃无奈只得前往。不想在追击途中于木门道(今甘肃天水西南)遭遇蜀军埋伏,蜀军从高处弓弩齐,张郃右膝中箭,后伤重而亡。一代名将张郃就此陨落,有人认为是司马懿蓄意致张郃于死地,强令其追击蜀军。这样的阴谋论显得证据不足,即使司马懿料定蜀军必有埋伏也要逼迫张郃追击,估计也只是想挫一挫张郃的锐气,而并不是要借刀杀人,毕竟死了一位车骑将军这样的大将,作为主帅的司马懿也是负有责任的。应该说,司马懿抵御蜀军第四次北伐是成功的,美中不足的便是损失了大将张郃。司马懿军中将领杜袭、薛悌都说,明年麦熟时诸葛亮必会再来,现在陇右地区少粮,应该趁冬季及时运输储备。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二出祁山后,攻击陈仓失败便退了回去。之后犯我国境便不再攻城,而是寻求与我军野战,蜀军的战略目标必在陇东而不是陇西(即陇右)。诸葛亮常常以粮少为恨,这次回去,蜀军必会囤积粮米,料蜀人三年之内不会轻举妄动。”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依然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蜀国的后方出了问题,中都护李严督办粮草不力,并假借谕旨召诸葛亮班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魏军主帅改由司马懿出任,而司马懿做人做事一贯隐忍不,讲求后制人,这样的性格在此次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司马懿这种行事风格正好对诸葛亮循规蹈矩、不愿冒险,希望稳中求胜的做法形成一种制衡。然而,诸葛亮还有司马懿等人绝对无法企及的那种品格,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她贵为死神的宠儿

她贵为死神的宠儿

简介关于她贵为死神的宠儿全文免费治愈灵异悬疑双向救赎女孩把怪物带出来了。怪物说,他永远不会离开女孩。可是后来。女孩离开了怪物。怪物想毁了世界。可是他没有忘记,女孩爱过这个世界。文含微量的悬疑元素,剧情画风无厘头,主打灵异催泪。...

高手下山,邂逅女神开始所向披靡

高手下山,邂逅女神开始所向披靡

简介关于高手下山,邂逅女神开始所向披靡山上修炼数余年,下山入世即无敌。叶辰,人中龙凤,开局无敌麒麟肾。刚下山就邂逅倾城绝色,随后一顿操作猛如虎。事后倾城绝色看着桌子上的钱顿时火冒三丈。混蛋,竟然拿钱侮辱我!且看有着纯阳之体的猛男如何纵横花都。ps简介无力,正文更精彩。...

拳魔邪灵

拳魔邪灵

豪门仲家,被污蔑成邪教而惨遭多个家族联合灭门,最后只剩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逃过一劫,名为天灵,当他得知真相之后,是放弃复仇,还是燃起复仇的火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拳魔邪灵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神医毒妃飒翻天

神医毒妃飒翻天

简介关于神医毒妃飒翻天她是后世逆天治愈师,一朝穿越弃妃身上,原身不但受割肤虐待羞辱折磨,全身更是恶臭溃烂。宠妾灭妻?行!你们都去见阎王!渣王想要活命,就乖乖配合取皮,治好依依!白清漓笑威胁我?也不看看你的爱妾能撑到几时,我给她下了毒,没有解药,她全身血肉只会一片片脱落,直到成为一个血人。她越嚣张想要小贱人活,就打开府库,由我予取予求!垂死王妃逆天改命,捶渣男撕莲花灭人渣!女主身份转换渣王女人,本王愿不计前嫌,日后独宠你!白清漓滚,你不配!...

杀戮游戏,近战莽夫从摸尸开始

杀戮游戏,近战莽夫从摸尸开始

简介关于杀戮游戏,近战莽夫从摸尸开始注意不是无敌流杀戮游戏降临,异世界魔物入侵蓝星。在前世混迹两年半的徐琛,穿越到游戏降临蓝星的一个小时前。觉醒摸尸的育天赋,只要触碰尸体就可以吸收属性点!但,随着属性点的堆叠和他对自身这个神秘天赋的理解徐琛猛然现自己已经成了一名近战莽夫!敌人攻击施法特效炫酷伤害高且自带范围伤害,行动轻盈且迅,各种远程攻击手段层出不穷。徐琛攻击手中长刀挥舞的密不透风,踩爆地面,身形加!冲过去就是一记鞭腿!膝击!扼喉!抽身拔刀,劈!劈!劈!!...

小花精靠撒娇走进季总的心尖尖

小花精靠撒娇走进季总的心尖尖

简介关于小花精靠撒娇走进季总的心尖尖(1v1双洁甜宠温馨养成系高冷矜贵大佬古灵精怪小花精)阮软是灵界渡劫花精灵,却没想到最后一道雷没抗住。醒来她现竟然掉入了一方小世界,重要的是这里建国以后不许成精没有灵气。本以为要死翘翘了。可是她现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好人。她只要靠近他,灵气好像就会自动形成,往她体内钻,这不是得天独厚吗。季清宴商界大佬,无聊的时候客座一下金融系教授。本以为人生无趣,却没想到意外带回的花竟然让他颠覆了认知。更没想到的是这朵花后来在他的循循诱哄下变成了他的老婆。亲手养的花亲手吃掉,好像也没问题,他便更加精心照料。于是双方都非常的满意。(主打一个甜,没有狗血剧情,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轻松愉悦的心情)...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